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站在『60歲』的臺階上

作者:  斯舜威

原載:  2011年4月13日第14期書法報

站在『60歲』的臺階上

  人生有許多階段,60歲左右無疑是-個十分敏感而重要的年齡分界線。到了60歲左右──不管是60 歲不到提前退休還是60歲正點退休,抑或因為正高職稱、正省部級別延期到65歲退休,到了這一時期,人生相繼進入了退休階段,從心理、生理到生活方式,都會發生很大變化。對書法家來說,這一時段尤為重要,如果不能正確面對,處理不好,書法技藝和翰墨生涯或許會遺憾地出現"拐點”,從此開始走下坡路。如果勇於面對,處理得當,很可能成為人生事業的一個新的起點,從此邁上更高的臺階。

  之所以想到過這一問題,是在不久前參加一個書法界的會議,聽一位剛從書協領導崗位”退”下來的書法家一番心裡話,內心很受觸動。他語重心長地寄語與會者,要珍惜中年時光,在保重身體、提高業務、廣交朋友三方面多下功夫,打好基礎。他坦言,近來參加書法界會議和活動,和他類似經歷和年齡的人碰到一起,談得最多的就是這一話題。有的人名氣、地位都有了,卻感到身體大不如從前;有的感到在學養和技法上似應再進一步,卻有力不從心之感;有的則感到事業要再上一個臺階,特別需要有志同道合者攜手同行,如果在年輕時再多幾個良師益友會更好。時光如同白駒過隙,許多事情還來不及做,一晃就進入暮年了。這番話引起了所有在座的人的共鳴。

  現在生活條件好,不少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依然身體很好,但即使退休年齡延長,也總有退休的一天,特別是對書法家來說, "60 歲'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年齡,也是一個頗為關鍵的年齡。想當年林散之先生就是1963 年在江浦縣副縣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,到江蘇省國畫院搞專業創作,才踏上通往書法大師、書聖之路的。10年後的1973 年,在《人民中國》刊登一幅草書條幅,才一朝聞名天下揚。 1963 年,林散之已經65 歲,如果一直呆在江蒲過退休生活,很可能他就此埋沒,只是一位"老幹部書法家”。林散之會不會被理沒,我曾和一位理論家有過一次口頭爭辯,我認為他如果不被調到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、極有可能被埋沒,反方則認為"林散之怎麼會被埋沒呢?”這個話題在這篇短文中就不展開討論了,我只想用林散之的例子說明,書法家在60 歲左右是非常重要的。金冬心自稱"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學畫竹",,看來六十歲之前對一位書畫大家而言,僅僅是打基礎、做準備而已。

  現在60 歲左右的一批 剛”退"下來的書法家,名氣、地位、市場,都比當年的林散之厲害多了。但我相信,他們內心的困惑、糾結、焦慮也是不可回避的。說得直白一點,他們缺的並不是名氣、地位和市場,而是自己作為一位書法家,到底能達到怎樣的高度,能夠做出怎樣的成就。他們中的不少人,再往上一步,或許就將成為大家、大師,就將進入書法史,如果上不去,最多只是一個名家,甚至是地方性名家、階段性名家。弄不好,一旦走下坡路,甚至最後曇花一現、煙消雲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。

  其實書法家是不存在”退”的問題的,職務可以"退”,但書法事業是一輩子的事情,只要身體吃得消,就沒有"退休'這一說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不擔任書協的領導職務了,可以相對輕鬆一些,有充裕的時間保養身體,修練技藝,廣交朋友。”人書俱老”,是很高的一種境界,要達到這一種境界,身體相當重要,長壽相當重要。而要身體好,在年輕時、至少在中年時就要注意了,當身體的”部件”一旦出現問題,到了60歲左右就悔之晚矣。我想,這也正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書家家掏心窩說了那番話的緣由。

  人生如白駒過隙,即使自己現在還年輕,但很快就會接近、走到60歲左右的那一步的。站在"60"歲"的臺階上怎麼辦?這個問題對年輕人、中年人來說同樣需要引發深深的思考。
返回列表